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

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

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说明

豆沙包全国各地都有,以北京柳泉居的有名。有一次我到北京,路过护国寺,看见好多人都在柳泉居的外卖窗口排队,也跟着买了一袋回来,确实好吃。但就是面皮感觉不太好,不劲道,没有嚼劲。

过去很多有名的包子店都是白花花的大包子,里面的馅料也都含有鸡汁提鲜。比如重庆的九园包子铺和江浙一带鲜嫩多汁的灌汤包、鲜肉包,都是皮薄馅大的精白面包子。

在过去困难时期,天天吃糠咽菜,好久才吃到这样一口精细的包子,那得多解馋啊。现如今再吃这样的包子可能就要出问题了,每次我吃外面馅料丰富的包子就觉得腻歪,面皮都过于精细了没有口感。

我一直用三次发酵的浸泡折叠法www.xiachufang.com/recipe/103834662/发全麦的老面做馒头,吃起来有麦子的香甜,并且韧性十足,爸妈都喜欢吃,常常念叨。

这次端午节,我提前一天发面,当天炒馅料,把生态红豆熬成有颗粒的豆沙,加入一点陈皮和生态的红糖,用猪油炒一炒收干汁水包成包子。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,能征服所有人,仅仅是因为食物本身的味道。

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食材和调料

培养菌种
面粉200克
即溶酵母2克
饮用150克
面团
菌种350克
面粉200克
饮用150克
馅料
红豆100克
陈皮2片
红糖30克

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与步骤

  1. 第1步.

    培养酵种 第一天中午开始培养菌种,4-5小时之后,菌种培养成功。 一发 晚上做主面团,然后在接下来的30-60分钟内,做第一次折叠,并每隔半小时折叠一次,一共折叠三、四次后静置。 从做主面团开始算12小时后,面团发酵至2-2.5倍大,细孔密集即一发成功。 如有疑问可参照我“三次发酵成老面的浸泡折叠法”食谱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1步
  2. 第2步.

    二发 第二天一早,在发酵盆中掺入少许面粉,揉成干湿均匀的面团,进行二次发酵,4-5小时后再次发酵成两倍大即可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2步
  3. 第3步.

    揉面 揉搓成表面光滑的面团,然后静置进行松弛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3步
  4. 第4步.

    准备馅料 把红豆和晒干的陈皮提前一晚浸泡,第二天进行熬煮,不断搅拌,直到成有颗粒状的细沙。 锅中放猪油进行炒制,加入切碎的陈皮和红糖粉,搅拌成均匀的团状,放凉备用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4步
  5. 第5步.

    面团整形分割 在面板上撒粉将面团揉搓成长条状,尽量粗细一致,然后将面团分成大小相等的小面团。 用手将小面团压扁,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后四边薄的面皮,不要太薄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5步
  6. 第6步.

    包馅 馅料和包子皮的比例尽量控制成1:1,则比较适宜。过多的馅料容易沾湿面皮边缘而影响黏合,过少的馅料则会影响口感,使美味打折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6步
  7. 第7步.

    左手拇指压住馅料,用右手将包子皮边缘稍微提高。可利用左手顶住面皮边缘,右手顺势向前将面皮一褶一褶的粘合,面皮粘合一圈即可。 包馅完成后在包子底部刷油,放入蒸笼中,进行最后发酵。视当时的环境温度和面团的发酵状态,通常15~25分钟后,即可入笼蒸制。 发酵时间需控制适宜,过久或不足都会影响包子的品质,只要确认面团比发酵前稍微膨胀即可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7步
  8. 第8步.

    蒸制方式 从冷水开始蒸起,将锅中放入冷水,放上蒸笼。当蒸笼边缘开始冒气,表示锅中的水已沸腾,开始计时,大火蒸15分钟。 熄火后先将蒸笼稍微掀开一小缝,待3~5分钟后再完全打开并及时将包子从蒸笼中取出。 如此可避免成品受到急剧的温度变化,影响外观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8步
  9. 第9步.

    面皮柔韧,豆沙细滑,低甜度,回味有陈皮的清香。

    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的做法步骤 第9步

美食资讯

中式传统面点之有嚼劲儿的老面红豆沙全麦包相关菜谱大全